欢迎浏览3+证书高职高考信息网

广东省高职高考信息网

高职高考培训 第36页

  • 古诗词寓意解释—高职高考网课

    古诗词寓意解释—高职高考网课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

    3+证书高职高考星华教育高职高考高职高考培训
  • 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18—高职高考网课

    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18—高职高考网课

    十八、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1)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3)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3+证书高职高考星华教育高职高考高职高考培训
  • 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17—高职高考网课

    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17—高职高考网课

    十七、者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译为“……的”“……的(人、东西、事情)”。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1)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2)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5.放在主语...

    3+证书高职高考高职高考培训常见问题
  • 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16—高职高考网课

    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16—高职高考网课

    十六、则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表示并列关系,用在分句中,可译为“就”,或不译。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可译为“可是”“却”“虽然”“倒是”。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

    3+证书高职高考星华教育高职高考高职高考培训
  • 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15—高职高考网课

    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15—高职高考网课

    十五、与  (一)介词  1.和,跟,同。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2.给,替。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3.比,和……比较。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连词  1.和,跟,同。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  (三)动词  1.给予,授予。  生二人,公与之饩。(《勾践灭吴》)  2.结交,亲附。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3.对付。  庞煖易与耳。(《史记·燕世家》)  4.参加,参与。  蹇叔之子与师。(...

    3+证书高职高考星华教育高职高考高职高考培训
  • 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14—高职高考网课

    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14—高职高考网课

    十四、于  介词  1.在,从,到 。  乃设九宾礼于廷。(《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5.被。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6.与,跟,同。  (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邹忌讽齐王纳谏》)  (2)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7.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广东星华...

    3+证书高职高考星华教育高职高考高职高考培训
  • 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13—高职高考网课

    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13—高职高考网课

    十三、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2.依靠,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3.趁着,趁此。  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4.通过,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5.因为,由于。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梦溪笔谈》)  (二)副词  1.于是,就。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2.原因,缘由,机缘。  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三)动词  1.根据。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3+证书高职高考星华教育高职高考高职高考培训
  • 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12—高职高考网课

    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12—高职高考网课

    十二、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可译为“拿”“用”“凭着”。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凭借,可译为“凭”“靠”。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可译为“把”。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5.表示依据,可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

    3+证书高职高考星华教育高职高考高职高考培训
  • 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11—高职高考网课

    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11—高职高考网课

    十一、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

    3+证书高职高考星华教育高职高考高职高考培训
  • 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10—高职高考网课

    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10—高职高考网课

    十、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  2.相当于“于何”,译为“到哪里”。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2.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

    3+证书高职高考星华教育高职高考高职高考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