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3+证书高职高考信息网
3+证书高职高考

广东省高职高考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高职高考常见问题

高职高考常见问题

高职高考语文|​议论文事实论据使用有哪些问题?

admin_hua2022-07-01 11:38:37高职高考常见问题609来源:高职高考信息网
高职高考语文|​议论文事实论据使用有哪些问题?这是很多同学都很好奇的问题,下面惠州星华教育老师给大家科普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职高考语文|议论文事实论据使用有哪些问题?这是很多同学都很好奇的问题,下面惠州星华教育老师给大家科普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叙述太细,生搬硬套 

2.平分笔墨,不分详略       

3.论据不足,文采匮乏

 

一、叙述太细,生搬硬套,合理压缩裁剪。

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不使用描写,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

 

如果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论点,下面的材料该怎样叙述?(请注意压缩裁剪)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旁人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地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我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了。

分析:

这段材料比较长,它由下面的几个要点构成:

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

①句;努力的经过:

②句;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

③④句;炸药的作用:

⑤;句结论。

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失败是成功之母”,它具有三个要素:A经历了失败、经过不懈努力,B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C最终取得了成功。

材料与论点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了炸药)。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

 

修改后: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二、平分笔墨,不分详略

详略得当,新颖的例子可详写,耳熟的例子可排比略写

例文:

自古以来,坚守我心,终生不渝之人比比皆是。屈子身处浊世,抱满腹才华,风流倜傥,为人瞩目。以他如日中天的声势、地位,要为个人谋取大利,简直易如反掌。但他身处高位,心系国家。为了楚国的繁荣昌盛,竭忠尽智,即使一黜再黜,此心终不改。是什么力量支持他,直至跳江自杀的一刻?是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视个人如无物的忘我精神,是坚持自我,不愿被挫折压倒的不屈,能够跳出名利的奉献精神!千百年后我们读到他“岂敢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那种高洁浩荡的语句,不禁肃然起敬。

(详例,论深论透,量力而行)

如屈子傲然于世者,又何止一个?文天祥、方孝孺、钱学森,他们哪一个不是跳出利网,坚守“我心”,为万人景仰呢?他们在功名与节操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可谓“上无愧于天,下无怍于地”。

 

(简例,与详例结合,说服力更强)

 

三、论据不足,文采匮乏

 

1.【同一材料可以改变叙述材料要点来证明不同观点】

司马迁从小就随任太史令的父亲读《春秋》、《尚书》,20岁开始漫长而艰苦的游览、考察,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的名人旧址。接着继承父业,立下志向,要写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史书,大量阅读国家藏书、历史资料。受宫刑后,他想到了死,但他又想到著述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死,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宿愿。最终他写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论点一:  逆境出人才;论点二:有志者,事竟成。论点:逆境出人才

 

【原文】:

司马迁从小就随任太史令的父亲读《春秋》、《尚书》,20岁开始漫长而艰苦的游览、考察,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的名人旧址。接着继承父业,立下志向,要写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史书,大量阅读国家藏书、历史资料。受宫刑后,他想到了死,但他又想到著述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死,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宿愿。最终他写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修改】: 

西汉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汉武帝处以“宫刑”,身体受到摧残,精神受到折磨,曾经痛不欲生。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忍辱负重,经过前后十六年含辛茹苦,用生命写成巨著《史记》。司马迁无故蒙冤,身受极刑,可谓不顺到了极点,但他靠着坚强的毅力,不懈的精神,撰写巨著,终成一代大家,成为逆境中开出的一朵绚丽的花。

材料始终抓住论点“逆境出人才”,叙述司马迁如何身处逆境,如何成才 。

 

论点:有志者,事竟成

 

司马迁立下志向,要继承父业,写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史书。他读《春秋》、《尚书》。20岁开始漫长而艰苦的游览、考察,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的名人旧址。之后又大量阅读国家藏书、历史资料。最终写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注:诺贝尔、屈子、司马迁例子陈旧,只做段落示范,考场上不宜使用。

 

2.【事例段落巧安排】

例文展示:

 

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考试报《必修三》第二期)

 

在一档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上,一位女歌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鼓道情”传承人一同演唱经典名段,她用自己写的法语歌词演唱,遭到评委老师质疑。她解释说法语歌词里有她自己的理解,且现场有外国人听;而评委老师强调对于这种非物质文化遺产,作为中国人,就应该该用中文唱。

论点:止于独行,盛于大众

 

论证:文化,盛于大众。(分论点)作为“戏曲之母”的昆曲,经时代的变迁,逐步走向衰败。戏曲工作者们意识到这一点后,在昆曲中融入了歌剧元素及流行元素,打造出青春版的《牡丹亭》,成功吸引大众,再次打开了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低迷后,昆曲再次绽放异彩,人们对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重视起来。(简单举例)文化,盛于大众,当大众都接触了、了解了、关注了,文化传承便就容易了。(过渡,分析例子,扣住论点)因此,我赞成这位女歌手的做法,她用自己的方式,把“渔鼓道情”带到大众面前,用法语唱给世界听,走出了国门,(原材料)这种创新的方式不正是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盛于大众的最好做法吗?(总结)

 

 “汉堡包” 段落结构

 

——五部分构成:论点+举例+分析+原材料+总结

1.论点。段首提出此段分论点。

2.举例(+名言)。交代什么人、什么状况、做什么事、结果怎样。举例内容要扣住论点。

3.分析。过渡,分析例子,扣住论点。

4.原材料。举例是为了论证材料观点,必须回到原材料。紧扣论点对事例进行分析,使事例与所要证明的观点紧密关联,可采用适当的上述列举的四种论证方法。

5.归结观点。照应段首。可由材料中的个别现象引申与拓展出普遍道理。

 

又如:

材料: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才,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800字。

论点:陌上花开、缓缓而来 —— 我的高考

 

论证:这一路上,我已栽下繁花朵朵,亦已守望了千万个日夜。(分论点)尼采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岁月,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狄德罗亦在《哲学思想录》中写道:“只有热情,只有巨大的热情,才能使精神升华。”(名言)我仍记得,栽花的路程上,我闯过如何刺痛的荆棘,历过如何凛冽的寒冬与灼眼的夏日。多少个夜里,在焦虑中翻来覆去,暗自抹泪;多少次考后,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悔恨不已;多少的挫折,磨损了希望,将我推入深渊……而我也记得,一夜过去,早晨的钟声响起,我依旧为新的一天而微笑;悔恨过后,是更有经验,更具信心的继续前行;潜渊之后,拥有的更是蛟龙纳珠,凤鸣高岗的气魄……(回扣材料,排比独具文采)纪伯伦说:“我们走了很长的路,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可我一直记得,此行的目的,便是踏花而来。(总结)

注:举例、引用名言,都是为了论证材料观点,必须回到材料,紧扣观点。


想了解更多关于高职高考的资讯,可以来星华教育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