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3+证书高职高考信息网

广东省高职高考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高职高考

高职高考

干货:分享2021高职高考作文素材

admin_hua2021-09-08 14:59:51高职高考6986来源:高职高考信息网
很多人都会问高职高考作文有哪些素材?那么下面星华教育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下2021高职高考作文素材的相关知识。

很多人都会问高职高考作文有哪些素材?那么下面星华教育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下2021高职高考作文素材的相关知识。

1、经历,金钱买不来  

2、手机使用,孩子的必修课

3、平凡的善意也能释放耀眼光芒

4、高考结束,人生考场才刚刚开始

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6、捡手机索要报酬,到底丢了谁的脸

7、苦是人生的补药

8、景区莫成“野史集散地”

9、高晓松的假球阴谋论,为啥那么火

10、“熊孩子”出没与好妈妈的教养

11、要让看热闹不怕事大的人摊上事

12、中国足球不能幻想“躺进”世界杯

13、当“姥姥”遇上“外婆”  

14、欺辱一个小女生,算什么本事

1、经历,金钱买不来

  一个社会,不以成败论英雄,就会给失利者更多的理解、包容。

  一位在城市有房有车的年轻人,为实现自己的田园创业梦,辞职回到家乡的村子办养鸡场,没料到两年亏损了数十万元,只好计划重回城市找工作。近日,这位创业者的经历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人批评,他把创业看得过于理想化、浪漫化,甚至有些感情用事。

  搭进去两年光阴、数十万元,不得不退回原点,这在不少人看来很不值。的确,揣着一腔热情和打拼多年挣来的启动资金返乡创业,却遭遇人生的“滑铁卢”,难免失意。但若把眼光放长些、眼界放宽点,人们会发现,尽管遭遇挫折,但在创业中,这位青年对乡村的理解比之前深切,对市场的认识比之前深刻,对人生的体味比之前深沉。至少与那些高谈阔论的人相比,他为梦想流了汗、尽了力。这是宝贵的人生阅历,书中学不到,金钱难买来。

  什么是创业?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回答,但有一点应该相同,即创业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要实现零的突破,必然充满曲折,不会顺风顺水。如果说头脑冷静、能力卓越是干事创业的“撒手锏”,那么心头火热、勇于追逐梦想、冒着风雨前行就是干事创业的“永动机”。很多时候,有“两把刷子”可能不难,但有一腔热情并保持下去着实不易,特别在创业创新热潮涌动的当下尤为可贵。这位青年毅然离开安乐窝、投身创业的勇气与魄力,或许正是用人单位看重的才能。

“不以成败论英雄”,这句话人们耳熟能详,但现实中还有不少人摆脱不了这样的窠臼:对成功者不吝赞美,而在失利者身上则看不到闪光点。事实上,创业成败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与个人、环境都有关系。成功者固然有很多优点,失利者或许也有过人之处;成功者当然应该推崇,失利者同样需要掌声。多看到失利者身上的亮点,才能让他们受到鼓舞激励并引发更深层次的反思。就拿这位青年来说,创业失败,到底是因为对个人能力与创业环境缺乏认识,一猛子扎进商海而交了“学费”,还是当地配套设施跟不上、营商环境不够好?这无疑是比成败本身更值得探讨的问题。

“经历,比成败更重要。”前段时间,央视报道了一个几经起落的创业者的事迹,当记者问他30多年来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时,他道出了这句肺腑之言。一个人,不纠结成败得失,才能成功时不骄不躁,挫折时不坠青云之志、不懈拼搏之劲。一个社会,不以成败论英雄,就会给失利者更多的理解、包容,并努力改善环境、创造机会。

2、手机使用,孩子的必修课

  孩子们在日后的生活中使用手机,将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成年人有义务也有能力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和经历来为其导航。

  前两天,一个妈妈洗澡的情景被家里的孩子在玩某手机社交软件时直播了出去。事后很多人都在批评这家社交软件平台把关不严、处理不当,这固然是此事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此事也让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其实并不懂得应该如何使用手机。

  实际上,对于今天的孩子们,尤其是10后们来说,打开手机、发个朋友圈、点个赞之类的操作并不是什么难题。在他们眼里,手机其实就是一个好玩的玩具。但在现实生活中,手机早已超越了娱乐层面的玩具意义,而成为一个可以互联互通的传播平台。也正因此,手机的使用问题,不仅涉及到方法论,还包括着世界观。

  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手机,什么样的内容可以通过手机上传,如何看待通过手机获取的信息……这些标准与边界,是孩子们头脑中的“好玩”无法解读与诠释的。今天,家长们与其如临大敌般地防止孩子接触手机,不如大大方方同时也一本正经地教会孩子如何使用手机。这一课,不能缺。对当下的孩子们来说,自打出生开始——照相、支付、娱乐、学习,似乎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手机,他们头脑中难免形成“手机即一切”的逻辑判断。我们必须承认,孩子们在日后的生活中使用手机,将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成年人有义务也有能力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和经历来为其导航。

  这是一门多方共育的课程,是需要小到家长、老师,大到社会、国家共同来完成的一项“教学”工作。你的孩子没有手机不代表所有的孩子没有手机,一个孩子有了手机一帮孩子就可以通过共享的方式联通世界。所以,要想让孩子们在一个清朗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家长、学校要采用步调一致的措施,不能你疏我堵,标准不一;国家和社会也要从道德与法规双方面发力,共同保证未成年人手机使用不会被当做违法犯罪的“天堂”、商业利益的“肥肉”。

  同时,这也是一门亲子共学的课程。在“手机使用”这门课面前,我们真的需要带着“诚恳”的态度跟孩子一起学习。现实中,多少家长对手机爱不释手,朋友圈要刷了又刷,就怕没刷干净,小视频要看了又看,生怕又有错漏,各种游戏更是要通过一关再过一关,拿到高分更高分。而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孩子懂得、学会、接受有节制地使用手机,又怎么可能呢?

  所以,对家长来说,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也要诚实地做到,自己做得不好也要恳切地承认错误,接受惩罚。只有躬身示范、亲力亲为,我们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打造一个好环境,完成好手机时代赋予这一届家长的新任务。

3、平凡的善意也能释放耀眼光芒

  其实,我们普通人的善心与善举,就像是那一张张送给贫困学生的烤馕。看上去平凡无奇、微不足道,但是积少成多,依然可以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发出耀眼的光芒。

  烤馕是新疆最常见的主食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新疆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张香气四溢、酥脆结实的烤馕,做起来并不困难,原料也并不名贵,然而,它能让人填饱肚子,也能满足专门来新疆寻味的老饕,它能陪伴商旅队伍在茫茫荒野之上远行,也能让远在他乡的新疆游子一下子回想起家乡的滋味。

  最近,一则直击人心的新疆“暖闻”,让我们知道了,原来小小的烤馕还能成为人与人之间善意的载体,将爱心传递到这个社会上最需要关怀的贫困角落。

  这个用烤馕传递善意和爱心的人,并不是什么英雄模范,而只是一个42岁的打馕店主,他的名字叫做艾尼瓦尔·吐木尔。有着胖胖身躯和友善脸孔的吐木尔,和其他个体商户小老板没太大差别。白天,他和其他人一样,为养家赚钱前后奔忙,做着普通的卖馕生意。然而,当月上梢头,其他店铺纷纷打烊之际,他的店铺却依然灯火通明,忙着为附近数所中学的100多名贫困学生制作不要钱的“爱心营养馕”。

100多张烤馕看起来不多,卖价只有数百元。然而,当这个数目乘以365天、再乘以10年,就会变成一笔不小的开支。在这笔开支当中,每一个跳动的数字都饱含着他对一名贫困学生的关爱,温暖着一名贫困学生艰难的求学生活。在这条道路上,艾尼瓦尔·吐木尔从来没有抱怨过,他只是一直量力而行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时多送些馕,有时少送些馕,但只要条件允许,他从未中断过这样的善举。

  在艾尼瓦尔·吐木尔看来,他所做的事情并没有多么特殊,他也并非什么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圣人。他也会在送馕时衡量自己小店的营收与支出,在不影响自家盈利的情况下控制送馕的数量。他和家人依然住在简朴的小房子里,尽管他捐赠的馕,已经足以在城里买两套大房子。

  在《感动中国》之类的电视节目里,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舍己为人的故事,也看到了许多伟大而崇高的灵魂。其中,有人为了资助贫困学生上学,不惜放弃自己治癌,也有人为了救援在灾难中受困的同胞,连已经遇难的家人后事都顾不上料理……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最大限度地展示着人性的美好,他们的故事也确实配得上“感动中国”的称谓。

  相比之下,像吐木尔这样的“小人物”显得很平常,不足以惊天动地,但他们却是我们这个社会爱与善的根基。我们需要“感动中国”的大爱,也需要千千万万像艾尼瓦尔·吐木尔这样心存善念的普通人。他们也要赚钱养家、也要权衡利弊,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有多么特别,做的事情也并没有多么不同寻常。可正是那些点滴的爱心与良善,给社会以温情。在许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各种供弱势群体免费取用的爱心食品;不起眼的捐款箱,很容易就会被许多普通人有意无意的捐款塞满……这些小善积少成多,就能成为改变社会的力量。

  若说艾尼瓦尔·吐木尔这样的人和最普通的人真的有什么不同,那也无非就是他们心中更多些善念。这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拨出一些精力和资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而这样的事情,只要有心,每个人都能做到。很多人或许不会像艾尼瓦尔·吐木尔那样甘心住在简朴的小房子里,但这不妨碍他们在自己能力的范围之内,做一些微小却同样闪耀着人性光芒的好事。

  其实,我们普通人的善心与善举,就像是那一张张送给贫困学生的烤馕。看上去平凡无奇、微不足道,但是积少成多,依然可以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便是我们的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宝贵的“正能量”。

4、高考结束,人生考场才刚刚开始

六月即将结束,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能只是普普通通的几天,但对950万应届高考学生及家庭来说,十几年的心血和汗水要化为阶段性的成绩单了。每年此时,各所大学招生广告铺天盖地,让人对大学生活甚为期待。但与此同时,一些另类的声音也盛行不息。

有人说“高考不是唯一出路”,也有人说“读技校没出路,念985、211才有面子”。确实,大学生的收入比农民工还低,干嘛要花钱上大学?这事,恐怕很多孩子读完大学还想不明白。

人生苦短,关键性的选择就那么几步,怎么选、选什么复杂难言,没人能替你做好万全的安排。既有寒门学子借由高考成功逆袭,也有曾经的高考状元勉强大学毕业又被企业裁员。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可不是说学好语数外,在高考这场战斗中取得更高的分数,用一纸分数,就一定能换得加薪升职成为CEO娶得美娇娘。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道门槛,却也是人生中,为数不多的仅仅依靠个人努力就能实现收获的良机。面对高考,有人错失、有人逃避、有人勇往直前。或许,错失者会用一生来弥补,大龄考生参加高考的新闻屡见不鲜;或许,逃避者会付出代价,冒用、伪造他人身份后被揭穿者,也不在少数;唯有经历高考,才能明白“第一考”的含金量,才算正式踏入社会的门槛。

高考虽已结束,但人生的考卷才刚刚展开。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意味着,无论此后你选择了哪条道路、哪个行业,无论你是医生、教师,还是蓝领工人,只有不断学习进取,发扬拼搏精神,在自己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创新,勇攀高峰,都能成为国家这台大机器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近年来,各个城市相继推出人才新政,奋身投入如火如荼的人才争夺战。“抢人才就是抢一个城市的未来”,国家和政府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也是为了让青年学生们在进入大学和社会的新考场后,再次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不管是二十岁的考场,还是人生的考场,努力到无能为力,才会有更光明坦荡的未来。

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7年12月1日,领袖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国外学来的科学真理。我们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之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科学理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亦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诗·小雅·鹤鸣》中的句子,意思是它处山中的石头,可用来琢制美玉。诗句自然是比喻,比喻釆纳他人意见对于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鹤鸣》诗共两章,此出自《鹤鸣》的末章。其首章还有意思差不多的一句诗:“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错”今言磨刀石,实指用以治玉的砺石。“为错”与“攻玉”互文,可看出古代玉器的制作主要是使用砺石对璞玉进行研磨。一件美玉的制作须经过切、磋、琢、磨等四大环节在内的无数道工序才能完成,实属来之不易,故古人亦将人的道德修养比作美玉的打造。《诗·卫风·淇澳》即如此赞美有道德的君子:“有匪(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后来的文献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也都是这样一种比喻。

  不过诗句这里更强调的,是磨制玉器的石料来自“它山”这一层意思。它山的石头可用来磨制玉器,他人的意见则可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修养。考虑到美玉非经它山之石的磨砺而不可成型,则人之道德修养亦非经他人的教诲而不可能取得成功。当年毛《传》郑《笺》解释《鹤鸣》的旨意说,此诗是在教诲宣王访求贤人隐士,宋儒说诗没这么绝对,但称此诗是“陈善纳诲之词”,无论何说,这首诗是在提倡向他人学习,采纳他人之长,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古代励志向上的哲人们向来提倡向他人学习,汲取他人之长。孔子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主张“不耻下问”,主张“见贤思齐”,他自己“入太庙,每事问”,和学生在一起,也是互相启发,互相切磋,以成其伟大的人格。荀子在其著名的《劝学》篇中更是把学习看作是站在他人肩膀上对自己的提高,他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假于物”就是善于向他人学习,善于借用它山之石来磨砺自己。荀子认为此乃君子生成之路径。

  如果说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材离不开向他人虚心请教与学习,那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就更离不开与他民族创造的各种文明进行交流与互鉴了。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民族,其所以发展到今天并具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没有善于使用它山之石的精神努力吸纳外来优秀文化,是不可想象的。正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我们中华民族早就是一个善于包容的开放的民族。

  事实上,我们有充分的例证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开放的传统。我们并不封闭。在当前进行的有关我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中,我们在论证我国文明主要起源于本土的同时,也附带考察了我国古代和其他文明相互接触与交流的情况。学者指出,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就已经有源自中亚的麦类作物,黄牛、绵羊、山羊等家畜品种以及青铜冶铸技术陆续传入了中国。稍后,在进入文明时期的夏商周三代,又有驯马与马车,以及铁器制造等技术通过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传入内地。当然,我们自己的文化也在影响着周围一些地区的民族,我们的丝制品很早就出现在中亚的一些地区,我们的陶器及玉器的一些器型也早见于外贝加尔湖周围的墓葬之中,我们还将所吸收的一些外来技术加以改造或改进后再反馈给周边各个民族,如具有我国特色的青铜器和铁器冶炼技术等。

  过去,曾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地处远东,四周有沙漠、戈壁、原始森林、世界屋脊级的高山以及大海将它与其他文明隔绝开来,难以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以至造成中国古代社会的封闭状态。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并不十分确切。文明的传播以及人们对先进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其实是任何自然环境都阻挡不住的,何况我国古代西北方向的自然地理环境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的恶劣。当今学界已基本达成如下一种共识,即在汉张骞通西域以前,中西之间就早已存在着不只一条线路的物质文化交流的通道,人们称之为早期丝绸之路,或草原之路,或玉石之路。甚至在西南地区也存在着一条人们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线路。这些,都是早期中国致力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证据。

  至于以后的专制主义王朝时期,我国大部分时间对外来文化亦是秉持着开放与包容的态度。尤其汉、唐两朝,伴随着国力的强大与国家自信心的提高,对外开放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则为这种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史载这条路上各国商使队伍经常是“相望于道”,各队伍出使人员多则数百,少亦百人。西方的许多物产更是通过这条通道输入到了中国,如葡萄、苜蓿、胡麻、大蒜、石榴、胡桃、胡萝卜、菠菜之类,大大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精神文化方面,西域的歌舞、乐器、杂技亦借助这条通道传到内地,为我国丰富多彩的艺术增添了亮色。甚至域外的多种宗教也在这个时期传入中国。那时的统治者,至少是多数统治者集团的成员,并未为此感到不安,反而带头接纳,着实体现出一种大国开放的风范。只是到了这个时期的末叶,即明中期以后,随着专制主义王朝的气数将尽,统治阶级早已失去过去的自信与进取之心,处处带着一种防范的心理,才逐渐没有了开放的精气神,我们的民族与国家也逐渐沦落到受人欺侮的境地。

  今天,重新富强起来的中国迎来了新时代,重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古训,更当汲取历史中的经验与教训,不问西东地吸纳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去创造我们更加美好的明天。

 6、捡手机索要报酬,到底丢了谁的脸

本来是一件简单的捡手机索要报酬的纠纷,这两天却在网上火了。事情发生在宁波,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姑娘在宁波工程学院附近不慎丢失一部苹果7手机,好不容易打通电话,对方是一中年妇女,开口索要2000元报酬。姑娘提出以500元加一箱杨梅表示谢意,中年妇女不仅断然拒绝,见面后听到姑娘报警还干脆把手机摔碎。这一幕都被姑娘和她的同学拍了下来,发到了网上。

捡到他人财物,一种是拾金不昧,物归原主,这是值得赞赏的行为;一种是一方主动给予报酬,或拾得者要求给予一定费用,这也无可厚非;第三种就是强行索酬,不给就不还人家,这是最要不得的做法,甚至可能面临违法风险。遗憾的是,中年妇女恰恰选择了第三种做法,这不仅是行为恶劣,而且涉嫌故意损坏他人财物(没有据为己有,所以构不上侵占他人财物)。

我对网上骂声一片,原本也没多少意见。当一件事情处于法律模糊地带,或者法律惩罚相对滞后,公众批评可视为一种必要的道德压力,或可使作恶者有所收敛。当然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既不能变成道德的大棒,也不能沦为舆论的狂欢,否则这就是矫枉过正,可能让事情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这件事情上,舆论狂欢倒不至于,只是出现了“歪楼”现象。我看到的“歪楼”情形,一种是“地图炮”,把个人行为拔高到代表整个城市形象,比如有人跟帖指责这是“丢了宁波人的脸”。这不过是一种个人行为,怎么就扯到“宁波人”头上了呢?何况,目前连这位中年妇女是不是宁波人都还不知道,凭什么就断定这是宁波人所为,代表了宁波人的素质?更荒谬的是,有人连这事情发生在哪里都没搞清楚,自认为是发生在杭州,随口就开始吐槽。或许还可能有别的地方因此“躺枪”,这真让人无言以对。

另一种情形,则是典型的“代际鄙视”,以年龄妄断是非。这不过是一位中年妇女的素质问题,在不少人眼里,却成了“大妈”群体乃至整个一代人的问题。有一张相关截图在朋友圈、微信群上流传,又是指责什么“坏人变老”云云,感觉这都快成为攻击中老年群体的“必杀技”了。这种说法之荒谬,根本不值一驳。要论有无道理,只需回去问问家里老人即可。

这两种论调说轻点是“歪楼”,实则为偷换概念、上纲上线。中年妇女索酬不成,恼羞成怒摔手机,这就是个人素质问题,往大了说也不过是财迷心窍,缺乏公共意识,既和她是哪里人无关,也和她年纪多大无涉。说到底,这就是丢了她自己的脸。所谓丢了哪座城市的脸,本身已经暗含一种错误的判断,即这座城市不会也不该发生类似现象。问题是,除非是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否则这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形。

人的手指有长短,人性有善恶。多数人认为该中年妇女行为恶劣、品德有亏,这就是个好现象。这说明许多人对是非对错的边界尚有清晰判断,对善恶美丑也有清楚的认知。如果大家都以此为鉴,可以肯定,类似的丑陋现象就会越来越少。

7、苦是人生的补药

  上世纪初,青年毛泽东在刻苦读书的岁月中,一直坚持“自讨苦吃”:烈日炎炎的盛夏,别人待在寝室摇扇避暑,他却赤背顶着骄阳暴晒;北风呼啸的寒冬,别人躲在屋里取暖,他却穿着薄衫于山谷中作“冷风浴”;雷鸣电闪的雨中,别人撑伞避淋,他却光着上身傲然进行“雨淋浴”。后来,毛泽东在谈及青年时代的吃苦经历时,常常提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古训。可以说,正是持之以恒地在苦境中练体魄、砺胆气,才铸就了一代伟人超凡的革命意志和坚定信念。

  有哲人说,苦是奋进人生的一种补药,吃苦能补精神、补信念、补品格、补才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

  志从苦中砺。“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古往今来,举凡抱负高远者,必先立志献身;献身信仰历程,必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辛磨砺。正是这样的人生淬炼,才使思想跃然升华、信念愈加坚定、毅力不断坚强、人格日臻完善,从而实现远大的人生抱负。朱德、贺龙等无数老一辈革命家,立志献身信仰,或舍弃高官厚禄,或告别富裕生活,矢志投身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皆经历了一个浴火重生的过程。正所谓,吃苦励志,苦生芳华。

  才从苦中长。立学,是奋进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立学成才,尤须呕心沥血、渐入佳境的修炼与升华。正如著名学者王国维所阐述的三重境界:始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继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才不惧苦,就能苦出才学,苦出功底,苦出硕果。

  功从苦中建。没有汗水,难有收获;安于享受,难以建功。坚苦是拓荒者的底色,坚忍乃创业者的特质。哲人言,一切希望和理想,都要靠咬牙挺着,一直挺来成功的曙光。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背后,是坚忍不拔的艰难攻关;体育健将摘金夺银的背后,是千锤百炼的艰辛付出;名师名角一鸣惊人的背后,是厚积薄发的艰苦练功。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坚忍36年苦战,才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山民世代缺水的命运。科学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艰辛勘探了1000多处重峦洼地,终于找到安装“天眼”的最佳位置。无数建功立业者的经历表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然而,在当今社会,总有一些既想舒心获得,又不愿苦心付出的“自在”者。有的只想吃香喝辣而不想吃苦受累,让梦想成了梦幻;有的想出彩而不想出力,让愿景成了泡影;有的想升迁而不想作为,让机遇成了“危机”。殊不知,天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实现梦想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只要有吃苦开拓精神,必如领袖所言:“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8、景区莫成“野史集散地”

近年来,文化旅游热度渐增。数据显示,2017年文化遗产类景区总体预订情况呈火热态势,同比2016年增长高达1.3倍。今年端午三天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8910万人次,同比增长7.9%。

然而,在群众的文化旅游需求高速增长的当下,景区导游随意讲解、编造一些奇闻轶事等现象十分常见,严重影响了旅游整体质量的提升。想必多数游客在景区都听过不少“闻所未闻”的野史、艳史、宫斗、传说。导游这边说得绘声绘色、吐沫横飞,游客那边听得有滋有味、啧啧称奇。有媒体调查发现,景点里的讲解乱象可谓不少:要么同一景点的讲解各异,难辨真假;要么各种格调低俗的轶事大行其道;要么面对游客追问,许多讲解颠三倒四、漏洞百出……

这讲解乱象为何泛滥?不少旅行社和景区降低员工入职门槛、培训不到位、放松监管是导致讲解乱象发生的一大原因。导游不能也不应成为“低入职门槛”的代名词。导,意味着引导、指导、导向,如果导游瞎导一通,这出来看世界的游客岂不是花钱买了误导了?对景区来讲,任由戏谑历史,怎能唤起游客对历史的尊重、认同和敬畏?怎么让游客感到此行有意义?景区搞成“野史集散地”,不可不察。

有些导游之所以胡编乱造,想必最大的动力还在于迎合某些游客的猎奇心理,炒作“吸引力”和“卖点”。其实,一个导游通常面对的是一个旅行团,其信口开河的讲解传递出的错误信息和价值导向,跟电视、网络等媒介上恶搞历史的做法,性质上并无二致。试想,当游客们听了谣言,却缺乏历史知识基础或没再去学习历史,那便容易先入为主、信以为真,尤其对于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尚在建立之初、辨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来讲,很容易造成误导。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严肃的历史态度是发挥历史教育作用的基础。很多景点游客可能一辈子只去一次,导游有义务和责任让他们听到真实的故事。导游应该规范言行、珍惜信任,解说有史料依据、有据可查。此外,对导游的日常培训、考核和监管力度也不能缺位,这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景区和人员的管理,也需要畅通投诉渠道,倒逼整个旅游行业提升形象和素质,把社会效益放在重要位置。

当然,并不是说导游得板着脸,像背诵历史课本一样。尊重历史是底线,让游客获得既真实又生动的历史文化信息也必不可少。此前有位博物馆的讲解员把文物的故事像说相声一样绘声绘色、娓娓道来,而且面对各种业余或专业问题的“刁难”,都一一解答,赢得了游客和网友热捧。这无疑是很好的典范。实际上,下足功夫钻研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是对游客负责,实际上也是导游自身丰富文化素养、赢得职业提升的契机。无疑,这也给景点增色不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期待这行万里路,能在清晰正确的导览下,成为收获历史文化知识的难忘旅程。


9、高晓松的假球阴谋论,为啥那么火

  世界杯比赛如火如荼的时候,一段高晓松点评球赛的视频流出,在视频中,高晓松表示,很多场足球比赛都存在假球嫌疑,比赛的结果是被博彩公司操纵的。

  高晓松的假球言论,并不是本届世界杯的应景发言。这段流传了多年的视频,是2012年欧洲杯开幕之前,其个人脱口秀《晓说》的“赌球”主题节目,节目的名称是《欧洲杯硝烟再起 “阴谋论”说赌球黑幕》。在今天被重新传播,一方面有世界杯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说明阴谋论本身的市场之大,6年过去了,很多人还是把它奉为真相。

  其实对于博彩公司而言,根本没有通过操纵比赛结果获利的必要。博彩公司通常是靠对比赛结果的海量计算,来设定一个赔率,这个赔率足以保证不管哪边赢,它都能够从输家的下注中抽水,并且用输家的钱赔给赢家。

  不过,从高晓松假球论的再次流传来看,很多人不愿意相信这种盈利模式,甚至以为世界杯都会上演阴谋论。尤其是对那些参与了赌球的人来说,本届世界杯开赛至今,很多像德国这样的传统强队纷纷折戟,这导致那些押错了胜负的人,为了寻求一种合理化的解释,用博彩公司操控赌球的阴谋论来安慰自己,来证明自己对实力强弱的判断没错。

  当然很多不参与赌球的人,包括一些资深足球爱好者,也会相信并传播世界杯假球论,这说明它牵涉到传播层面的社会心理问题。所以,长盛不衰的阴谋论,例子不胜枚举。

  信息生产的角度讲,辟谣的信息,其实并不比谣言少,但依旧无法阻止阴谋论。这里面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因为立场原因,人们总是偏向于相信那些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哪怕这不是真相,或者全部事实,但它满足了心理预期。这会导致反阴谋论的信息,被自动过滤。

  另一层因素是,当下的信息传播,大部分是在社交媒体完成,比如微信朋友圈。但事实上作为内容承载纽带的社交产品,本身是高度圈层化的。比如一个媒体人,它的微信好友可能大多部分都是媒体人,朋友圈所能刷到的,多是各类新闻资讯信息和评论;一个老年人,他的好友也可能是小区的同龄人,朋友圈的内容,多是养身保健信息。在这种大众偏好、价值观相近的圈层化环境里,阴谋论很容易一传十、十传百,养身鸡汤、谣言泛滥也是这个道理。

  这样的困境,被专业的学者描述为“信息茧房”,人们像蚕一样被困在茧里,只能接触到极为有限的信息。事实上,为了满足信息分发的效率,现在很多自媒体平台,采用机器算法进行兴趣匹配。潜在的后果是,人的视野越来越窄,因为平台总是推送你感兴趣的那部分信息给你。而一旦资讯不再流动,谣言和阴谋论就很难接触到辟谣的信息。

  所以,这能解释为什么过了6年,高晓松的世界杯假球论,还是拥有广阔的市场。并不是因为高晓松的号召力有多大,只是因为那些有理有据的科普信息,并没有抵达阴谋论的信奉者,被选择性地过滤在了信息茧房之外。

10、“熊孩子”出没与好妈妈的教养

  好妈妈不经意的善意与克制可能塑造着下一代的灵魂,而溺爱与放纵也在摧毁着下一代的身心。如果妈妈护短,“熊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可能是,我不需要遵守规则,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教育得法、得当就会引导孩子树立规则意识,懂得不妨碍他人、尊重他人、遵守公共场所秩序,知道做了错事应当负责。

  最近两则有关教育的新闻形成了鲜明对比:一是“熊孩子”在电梯里小便,妈妈让小孩写了一份检查,发到业主群里给大伙道歉,并且每天由孩子父亲监督孩子打扫电梯一个月。一则是两个小孩抢玩具,一名妈妈加入战斗,连续掌掴对方小孩。

  教育“熊孩子”的妈妈获得了从业主群到网友的集体点赞,被称为“教科书式的教育”,另一位妈妈则不仅被警察“约谈”,还被一致批评“以大欺小,教出来的小孩也不怎么样。”

  人们对现实中“熊大人”教育孩子不当的愤慨,代表着我们在教养上的一种迷思:曾经的文明古国,家庭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对好妈妈教育方法的美誉代表着我们在道德水准提高上的一种期待:好的家庭教育能拉高社会文明程度。

  好奇心强、淘气顽皮、求知欲和探索欲强烈,对正值热切与世界联通的孩子来说,并不稀奇。但如果好奇没有规则、顽皮不守规矩、探索意味着破坏公共秩序,就是“熊孩子”了。每每孩子犯错,周围的目光都会聚焦于家长会怎么做。是替他辩解“孩子小,别跟他计较”,还是对孩子进行管束教育,严肃纠正其错误,是一道妈妈必答题,妈妈的智慧与教养影响着孩子成长成人的质量。

  梁晓声曾这样概括“文化”二字: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现在这个标准被很多人用来解释教养。通俗地说,教养是教人如何做一个人,如何去尊重别人,如何遵守社会道德。

  家庭教育是教养的起点。在孩子正式步入社会之前,简单的是非对错、规矩原则、礼貌谈吐,大多是从家庭中观察和模仿而来。好妈妈要让孩子习得好教养,更多的要靠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可以是在公众场合不大声说话、礼让老人先行,也可以是自觉捡起地上的垃圾、跟被打扰的人说一声“对不起”……

  黄昆岩教授在《谈教养》中开篇明义:教养没有清晰的轮廓与外貌。他引用一位19世纪英国诗人的诗,用“风”来比喻教养:你和我都没有见过风,但是当树叶在树上哆嗦的时候,风正和我们擦身而过。

  教养的“风”在我们生活的细节中,好妈妈不经意的善意与克制可能塑造着下一代的灵魂,而溺爱与放纵也在摧毁着下一代的身心。如果妈妈护短,“熊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可能是,我不需要理性、不需要考虑后果,也不需要遵守规则,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教育得法、得当就会引导孩子树立规则意识,懂得不妨碍他人、尊重他人、遵守公共场所秩序,知道做了错事应当负责。

  毕淑敏说:“教养是细水长流的,具有某种坚定的流向和既定的轨道性。”教养是后天养成的品质,养成后深植于我们的骨髓。展现教养等于展现灵魂的模样,展示社会的文明水准。

  我相信,多一个有教养的好妈妈,就会少一个不懂规矩的“熊孩子”。

 11、要让看热闹不怕事大的人摊上事 

  这几天,甘肃庆阳一名跳楼自杀女孩的遭遇引发诸多关注,其父亲介绍,女儿两年前曾被班主任吴某某猥亵,之后一段时间便多次试图自杀。

  班主任猥亵女学生,令人愤怒,同样令人无法容忍的,是现场一些围观者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起哄”言论、拍摄视频甚至进行直播。事后已有多位发布“起哄”言论的围观者被拘留。

  当别人选择结束生命时,正常人会怎么做?应该怎么做?如果试图轻生者不是别人,而是你的亲人朋友,你又会怎么做?面对陌生人和身边人,每个人的态度或许会有所区别,但做人的底线和基本原则本该是一致的。

  现实中一些人从不缺少看热闹的好奇心,有了直播平台更是如虎添翼,走过路过绝不能错过。然而,围观别人的死亡,真有这么激动和欢乐吗?事后的报道中,对这些围观、起哄者用得最狠的形容词不过是冷漠之类,可见哪怕是对待一些丧失底线的报道对象,媒体也有起码的原则和底线。在偌大的中国,这种“看热闹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只是个别,但他们造成的影响实在恶劣。

“围观改变中国”。当下,我们究竟该作怎样的围观?围观可以是一种监督,围观群众可以是“朝阳群众”,路见不平一声吼;围观可以是一种关心,围观群众可以是“热心群众”,众人拾柴火焰高……但围观不应该成为看热闹、瞎起哄、唯恐天下不乱的代名词,尤其是在人命关天的时刻。

  不可否认,当下社会的确有一些“戏精”——扮酷耍帅、哭穷比惨、卖萌犯傻等都是小意思,策划上演诸如跳楼、捉奸、群殴等才够刺激。但人们不能因此“脑补”过多,将所有类似事件都想当然地做娱乐化、戏谑化处理。面对生命、面对死亡,每个个体都该有起码的敬畏,就算不能好言相劝、竭力帮忙,也绝不该推波助澜、恶语相向。如果说对女孩“性骚扰”的老师是令其轻生的“元凶”,那么在女孩跳楼之前叫嚣着“怎么还不跳”“有本事赶紧跳”的那些人无疑都充当了“帮凶”,在最后的关头,或许就是这些言语刺激者用冷血和无情,让其失去了对这个世界、对生命的所有希望和眷恋。

  现实中,不管是寻衅滋事、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还是在网上恶意攻击他人,都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裁。这也是当地相关部门对现场“起哄者”予以拘留的法律依据。而在有些国家,起哄、怂恿、教唆或者帮助他人自杀,是要面临刑法处罚的。从长远来看,针对我们身边的吃瓜群众和围观看客,“定制”些法律的条条框框,增加其胡作非为的成本,让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人摊上大事儿,实属必要。

 12、中国足球不能幻想“躺进”世界杯

  有消息称,世界杯要“扩军”了,下届世界杯,亚洲将有8支队伍进入决赛阶段的比赛。于是马上有人兴奋了: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进入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日子不远了!

  真是这样吗?

  目前的中国足球能否稳居亚洲8强?对此,答案是不确定的。从正在进行的俄罗斯世界杯看,亚洲球队的进步非常快。号称“波斯铁骑”的伊朗队虽然已被淘汰,但他们击败北非劲旅摩洛哥队,1比1战平C罗领衔的葡萄牙队,0比1小负世界冠军西班牙队,1胜1平1负积4分,令他们在小组赛中几乎突围成功,且其强悍的作风、顽强的斗志和不输世界强队的技战术水平令人击节赞叹。师从巴西20多年的日本队更是展现出令人惊讶的高水准,他们2比1战胜哥伦比亚队,实现了世界杯上亚洲球队对南美球队的首胜。在对塞内加尔队的比赛中,日本队两度落后,两次扳平。1胜1负的战绩让他们早早确立了小组出线的优势。在这支队伍中,10多名球员来自欧洲著名足球俱乐部,甚至有人曾在德国多特蒙德、意大利AC米兰俱乐部打主力。其他如韩国队、沙特队、澳大利亚队,也都有不俗表现。

  仔细审视那些没有来到俄罗斯的亚洲球队,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不少劲旅。伊拉克队、朝鲜队、乌兹别克斯坦队、泰国队等,在与他们的交锋中,国足取胜绝无把握。就是在与越南、缅甸等球队的比赛中,国足也显得捉襟见肘,难言优势。在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中,中国队差一点没有进入亚洲12强。

  今天,亚洲足球向西“取经”的步伐越来越快。日本有意识地向欧洲派遣年轻球员,让他们在高水平俱乐部、高级别比赛中加速成长。亚洲赛场上,高水平的欧洲教练员越来越多,更多的亚洲选手可以较早地接触先进的足球理念和技战术。据统计,日本等亚洲足球强国的孩子接受足球训练的初始年龄是4到5岁,已经与巴西、德国持平。西亚一些国家还吸收了很多欧洲、南美的足球运动员,直接提高了本国的足球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足球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中国足球,问题不可谓不多,但主要问题在哪里众说纷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是莫衷一是。至于如何强化青少年足球基础、怎样发现和培养足球拔尖人才、是让高水平外籍教练适应中国足球还是让中国足球服从国际标准,众声喧哗,答案多多,但实践证明这些答案几乎全无实效。1982年,带领中国队“一只脚已经迈出亚洲”的追风少年古广明如今已年近花甲,但中国足球却再没有找到那样出色的边锋,当然也没有超越渐行渐远的“古广明时代”。

  即使亚洲的出线名额增加至8个又怎么样呢?中国足球“躺进”世界杯显然只是幻想。换句话说,就是进去了又能怎样?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国足在世界杯“扩军”后,仍然只能留给广大球迷一声叹息。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体育比赛也是一样,不管赛制如何改变,优者胜、劣者汰的根本法则不会改变,艰苦付出才有微小收获的基本规律不会改变,没有实力就没有发言权的游戏规则不会改变。中国足球只能深化改革,知耻而后勇,而不能天真地等待命运女神的眷顾。

13、当“姥姥”遇上“外婆”

  近日,上海小学语文教科书《打碗碗花》一文中,“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引发舆论热议。上海市教委日前表示,将该文中“姥姥”一词恢复为原文的“外婆”一词,同时依法作者权益。

“刘外婆进大观园”“姥姥的澎湖湾”……知道是一个意思,但听起来别扭。因为“刘姥姥”和“外婆的澎湖湾”等词汇或作品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了。更重要的是,“外婆”和“姥姥”,如今在交流与沟通中已无任何障碍,即便小学生当时弄不清楚,也会在日后的成长中逐渐明白其称谓的统一。

  我国地域辽阔,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方言众多。因此,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关于“外婆”和“姥姥”之争,根据有关专家考据,两者最初可能都来自方言,但它们早就进入汉语普通话词汇系统,变成了通用语言,并且不以地域为界,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

  在语言发展演变中,普通话不断吸收方言的有用成分,反过来,方言对普通话也有影响。而方言一旦进入普通话系统,就变成了普通话的一员,不宜再视其为方言。知晓语言的规矩,明了语言的丰富多彩,情感上不产生隔阂,不但为课文本身的内涵加了分,也让大众从语言规范上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希望让“姥姥”与“外婆”握手拥抱,使普通话的推广运用更科学、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14、欺辱一个小女生,算什么本事

  或许连杨超越本人都没想到,自己会这么迅速走红,又如此迅速地陷入舆论风波中。就在舆论场的风口浪尖之处,向来言辞犀利的咪蒙在个人公号上发文《对于杨超越,骂她,才是尊重她》,引起了大量阅读和争议。虽然此文直接回应的是GQ的特别报道《杨超越变形记:这不是我的世界》,但依然延续了咪蒙的老套路——借助热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由此激起粉丝和批评者的强烈关注。

  咪蒙在文中指出,GQ的特别报道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这个世界上,实力没什么卵用。爱哭和卖惨才是王道!”但咪蒙的表达,其实是绕开了问题的关键点——杨超越到底是怎么火的,以及如何看待她的走红,而偷换成了“拥有实力/爱哭卖惨”这对矛盾概念。

  由此一来,本来未必如此尖锐的矛盾就通过“奇妙的话术”转变为特别容易在舆论场上“引战”的话题,这自然也会带来大量流量。如果从点击量和传播量上看,这些手法的确堪称高明。

  只可惜,仅凭点击量“十万加”并不能判断一篇文章的公允与合理程度,更不能判断一个写作者真正的才华。但在“流量为王”的环境里,关注度就意味着相应的资本的流入,很多自媒体写手便“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样的道路——为了博取眼球,只要话题有引爆点,不管其他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就拿杨超越这事来说。平心而论,作为中国首部女团青春成长节目,杨超越参加的《创造101》节目本来就是个“造星”的平台,这就需要她的形象气质和“成长路径”不能与既有的明星模式差别太大。但是,平台又具备新的特点,比如粉丝的支持程度直接决定了偶像能达到的高度,而杨超越曾经的苦难经历,本身就吸引着一大批有着类似经历的年轻人的关注。不难想象,在三四线城市或农村成长的粉丝们,很难对那些有着“中产”或“上流”标签的偶像们产生情感上的认同感,但对杨超越就会有着发自内心的喜欢,哪怕她的才艺水平并不算特别好。

  这是中国娱乐圈出现的新现象,但其中的道理并不新鲜。偶像和粉丝类型的多元化,本来就是娱乐界繁荣和开放的体现。不管是最近走红的王菊还是杨超越,还是更早的李宇春和周笔畅,她们所引领的审美范式不可能被所有人接受,却能拥有一批最坚定的粉丝团——这种现象可能在今后会更加常见。所以,理解到这样的层次,就不会对咪蒙的批评声音一味赞同了,毕竟,拿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他人且不加反思,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当然,正如上述所言,这种扭曲的思维方式,可能只是一些自媒体打开营销套路的“捷径”,换言之,就是明知这样说是偏激的,但还是要刺激舆论的敏感点。对于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的读者而言,这样的套路是没用的,只是,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并不具备这样的意识,那么被一些自媒体大号诱导的观念带着走,就成了在所难免的事了。因此,除了读者个体要提升判断力之外,有影响力的自媒体,更应该理性严谨地表达观点,毕竟,靠各种话术技巧形成的“关注”很难长久。

想知道更多关于高职高考的资讯,联系在线客服,或者直接来星华教育了解了解。


202108041530016383205.jpg

高职高考